校友風采-左家平
左家平
校友會常務理事,1997年畢業于原北京機械工業學院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軟件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微軟系統架構師、IBM公司SOA系統架構師,實驗室認可技術評審員。現任國家應用軟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具有十多年計算機軟件硬件系統開發、測試、标準制修定以及質量體系建設工作經驗。曾負責過國家奧組委、網上世博、國稅、高檢、人民銀行等上百個重大項目的測試工作;完成多個軟件質量相關國家标準和北京市地方标準的編制;主持的科技部、國家863、國家質檢總局、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質檢局的各類軟件開發及測試科研項目十餘個,先後獲部級一、二、三等獎。
人物特寫
她曾經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女“華佗”,卻因學習計算機專業成為了一名給計算機系統看病的“醫生”。她在學校時積極參與活動,她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她用一個又一個五年,完成了從純粹的技術人員到技術領頭人到技術兼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再到事業機構當家人的蛻變。她就是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中關村産品檢測及質量認證服務中心主任——左家平。
青蔥歲月,夢想含苞待放
回顧大學生活,學姐是這樣說的:“雖然學校的外部環境不是太好,硬件條件甚至有些簡陋,但是老師們很優秀,最喜歡的如教我們數電和模電的趙剛老師,枯燥的電子元器件在他的課堂上成了有趣的電子積木,神奇而又神秘。最為享受的是看到他那一手漂亮的闆書,真的是在欣賞一種藝術,那時候大家下課以後都舍不得擦去,為的是多看一眼,多學一點。”外部條件的不足,并沒有成為習學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她反而踏着這些“絆腳石”,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向前邁進着。
大學的課餘時間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安排時間的方式,提到自己在學校的課餘時間,學姐說自己 “課餘時間喜歡組織和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不論是班級和學校都是積極分子。大一就進入學生會,參加實踐部的工作,不僅自己參加社會實踐,還幫同學們尋找勤工儉學的機會,介紹家教、開設報亭,去社區活動搞活動。當然也喜歡看書、打球、唱歌,業餘生活非常豐富,在不斷的自我實踐和幫助别人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學習、工作、運動,學姐将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學姐的大學生活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鑒,她在大學的努力,也為她日後的工作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夢起航,揚帆進發
雖然大學的專業并不完全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就業方向,但很多人還是願意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學姐在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與應用,在93年還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雖然在入學前對這個專業沒什麼了解,學姐還是在開始學習這個專業後熱愛起這個專業來。這個專業不僅為學姐帶來了事業的發展,也改變了她的生活。畢業後的學姐選擇了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畢業十六年來,我一直在一個單位工作,基本上是五年一個台階,逐步成長。第一個五年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做課題,開發軟件,學習專業知識,用在學校教育給我們打下的基礎積極适應社會。第二個五年開始從技術跟随走向技術引領,一馬當先策劃項目,攻堅克難成為技術領頭人,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第三個五年從技術向管理崗位轉變,學習如何帶領團隊,管理團隊,激勵團隊,成為一個技術兼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今年是在第四個五年的初始,作為一個事業機構的當家人,不僅要帶好自己的團隊,還有履行政府賦予單位的職責,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學姐雖然隻是輕描淡寫地描述了她的職場生涯,可是我們不難從這簡單的話語中,聽出她這些年來不懈的努力與拼搏。“持之以恒,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學姐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她成功的秘訣。她用一個又一個五年,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蛻變,就像毛蟲一層層咬破自己的繭,終是化為美麗的蝴蝶。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大概都有一段回憶起就想流淚的日子。學姐也曾有過一段艱辛的日子。“最困難是在2003年至2008年奧運項目保障項目期間,我帶領團隊負責奧運信息系統的質量保障工作。為了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放下才三個月嗷嗷待哺的的孩子,毅然回到工作崗位。兒子從2歲半到6歲,一直住校,是他們幼兒園住校時間最長的孩子。兒子幾乎見不到我,因為周末他回來了,我卻在加班。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信息系統實現首次零故障,這些是對我們工作付出的最好回報。”
大學到社會的過度,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剛剛離開學校,對未來不免充滿了迷茫。對此,學姐作為過來人也給了我們一些忠告。“要持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保持刻苦的學習态度,鍛煉堅忍不拔的意志,培養謙虛樂善的為人品格。”“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學姐還對母校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學校專業的設計能不斷适應社會需求的發展,才能培養出社會急需的人才”。與學姐的交談十分輕松和愉快,她用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曆程,為我們了傳達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作為學校的校友,她十分關心學校校友事業,并對校友會的工作和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很高興學校領導這樣重視校友工作,這将是我們所有校友共同的家。希望學校能在人員配備、經費支持、活動策劃等方面有更加具體的支撐政策,盡快建立校友數據庫,做好大家溝通的橋梁。
校友贈言
無論離開多遠,母校永在心中。